學生園地

社會實踐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社會實踐 > 正文

實踐正當時:法律明白人,環境公益訴訟鄉村調查行

來源:法學院   文圖:夏雅璇 董潇陽 審核:張慧琪     發布時間: 2022-11-24    點擊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已經成為引領我國走向綠色發展之路的基本國策,随着2018年“生态文明”的正式入憲,生态文明建設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上升到根本法律的層次,作為法學生,理應學以緻用、積極擔當,将所學專業與國策國情相結合,為推動我國生态保護建設貢獻綿薄之力。因而在此次社會實踐中,江南大學法學院“法律明白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聚焦農民環境權益問題,結合查閱文獻撰寫計劃并深入進行田野調研,通過多種訪問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探究了村委會作為農村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可行性。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豐富廣大青年學生的暑期生活,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優勢為社會服務,為農村經濟發展做貢獻。社會實踐團隊圍繞主題開始周密的前期籌備工作,大家建言獻策并分工合作,準備問卷材料與拍攝工具,為此次調研之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之後,帶着村委會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是否具有可行性這一問題,團隊成員分别走訪了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河渚村、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唐同李村、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波斯村、上海市闵行區七寶鎮七寶村和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存瑞鎮小水峪村。在發放問卷的同時,也參觀了村中環境,對村委會進行了大緻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成員乘車來到小水峪村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時,剛進村便被村内整潔有序的環境所吸引。伴着和煦的微風,首先對村内的整體環境質量進行初步分析與評價,對村内公共場所的環境質量進行評測,初步分析小水峪村生态環境良好,無重大污染,村民們暫時不具備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訴求問題。其次,成員對村委會幹部和工作人員進行調研,明确了該村村委會作為環境公益訴訟适格主體的能力與資格,了解村内環境侵權事件等。最後,團隊成員前往村内居民住所進行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并将問卷調研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普遍性結論。

在走訪了解與問卷的結果顯示中,可以得知,如今村民們都對農村的發展非常滿意,農村的環境也日益改善,基礎設施完備健全。随着新農村建設活動的推進,農村環境狀況日益改善,村内在幾年前已經将廢舊的垃圾堆放池進行改造,建造成為了村民們的公共娛樂場所,具有健身器械和乘涼的涼亭,使村民們能夠擁有集體放松與休閑的場所。而對于垃圾的處理也已經具備完善的處理路徑,村民們也具有初步的垃圾分類措施,并且能夠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改善生态環境問題,村内沒有明顯污染源對村民生活産生影響,因此村民們較不具備委托村委會進行環境公益訴訟的訴求。

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調研考察對124位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并收取了110份有效數據并進行合理分析,了解到小水峪村的村民們多以老年人與兒童為主,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務農與在村内擔任村委會職務是其主要職業,村民們對于村委會的信任程度較高,村委會對于環境侵權事件的反應能力較低等信息,為研究村委會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适格性提供一系列數據支持,同時通過深度訪談了解到村民們對于村委會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普遍性問題。

如今,村民的文化水平也有所上升,但是村委會起到的作用較為輕微,多數村民甚至不了解村委會的人員組成等事項。同時,大多數村民都反饋出日常需要村委會的地方或者需要他們解決的問題都很少。雖然如此,村民們仍願意相信村委會,也願意向他們尋求幫助。目前,大多數村民都未遇到環境侵權等問題,但是他們也表示願意利用法律的途徑進行維權。

本次實踐調研走訪讓團隊成員深入體會了村委會在農村中的實際作用,也明确了日後需要進一步實踐的方面。實踐團隊隊員們在實踐中認識國情,感受農村建設使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加關注“三農”問題,同時對于研究村委會作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的适格性調查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次“三下鄉”活動既磨練了青年大學生的意志,也培養了他們理論運用與實際的能力和團隊的精神,實現了“實踐社會,鍛煉自我”的目的,為将來如何更好的引導大學生進入基層、服務基層做出貢獻。

走訪調研

走訪調研

走訪調研


Baidu
sogou